全球一百九十五國的談判代表十二日在巴黎氣候峰會上通過「巴黎氣候協定」,這是史上第一個阻止氣候變遷的全球協定。各國代表起身鼓掌歡呼長達近三分鐘,有的人欣喜落淚。峰會主席、法國外交部長法畢斯敲下綠葉形狀的議事槌說:「一把小木槌,卻能成大事。」引來更激昂的歡呼聲和掌聲。
巴黎協定的目標是將全球平均氣溫升高幅度控制在攝氏兩度以內。國際能源總署估計,若要達成目標,全球各國從現在到二○三○年共須投資十六兆五千億美元(約台幣五百四十兆元),發展再生能源和節能技術,各國政府必須鼓勵以潔淨能源發電,縮減對化石燃料的支持,推高排放二氧化碳的成本,並減少砍伐森林,勢必會衝擊運輸、營建等行業和人們的生活習慣。
曾擔任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氣候幕僚的布萊索說,氣候協定敲定後,「使用化石燃料將須負擔額外的費用,使用潔淨能源則將享有補貼」。
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艾登霍佛說,巴黎協定的目標可能會讓「投資人大舉投資再生能源、節能、二氧化碳捕獲與封存技術」,此外,各國將必須透過市場機制或課稅向排碳機構收取費用,多種樹,並以生質能源取代化石燃料。
協定中列舉的各國減碳目標雖然是自願執行,沒有約束力,但布萊索說,列舉出來會讓「違背承諾的國家承受被排擠的風險」,這份協定的核心精神就是「監督各國的減碳狀況」。
英國環保團體「第三代環境主義組織」負責人梅比說:「如果人們不知道別人有沒有在實現承諾,就會對整個氣候協定失去信心,不想更進一步減碳。」
巴黎協定將在二○二○年生效。
未來五年,各國政府必須制定規範,以落實協定中的透明機制和技術移轉機制。至少要有排碳量占全球五成五的五十五國批准,協定才能生效。根據協定,二○一八年起,全球將每五年檢討一次既有的努力是否足夠;二○二○年起,各國每五年須將舊的減碳承諾更新。